月光透过窗棂,映照在老陈布满血丝的眼睛上,电脑屏幕的幽光也随之黯淡。 他疲惫地关上电脑,动作带着一丝神经质的颤抖。 8万股第一创业的影子,依旧在他眼中燃烧。 账户持仓成本线配资炒股的注意事项,如同冰冷的铁棺材,8.74元的青色均线死死压着7.37元的现价,十五个点的亏损率,精准如手术刀般切割着他的伤口。 隔壁营业部飘来的交割单讨论声犹在耳畔:“兴业证券三天赚台奔驰,你买的什么垃圾?” 收盘后,他蹲在营业部后门台阶上,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,月光下,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八个月来的挣扎与煎熬。
7月11日,券商板块大涨5%,但他的第一创业却排在倒数第三。 这残酷的现实,如同狠狠一记耳光,扇碎了他最后的幻想。 券商股行情终于来了,他却只能在洗手间干呕,无力回天。 交易所冷冰冰的数据,赤裸裸地揭露着他的困境:这只总股本21.89亿的股票,实际流通盘小得可怜,像一块橡皮糖般难以操控。 主力资金12月的大撤离,痕迹清晰得令人心痛——单日三亿资金出逃,将十日线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,跟风补仓的散户们,全都被闷在了坑底。
展开剩余71%这只股票,在他手里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券商刺客”。 2017年5月那次解禁,股价腰斩的惨痛教训,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。 44.77%的限售股如同泄洪般倾泻而出,180亿市值瞬间蒸发。如今,2025年7月的龙虎榜上,“东方财富拉萨营业部”等散户大本营依然常驻,而国泰证券ETF却在半年内减持了1700万股,这其中暗藏的风险,他却后知后觉。 财报中“净利润同比下降94%”的字样,更让他心惊胆战,那是2021年春天那场雪崩留下的伤疤,公司自营投资单季爆仓的残酷现实,至今仍让他牙酸。
补仓做T,成了他新的噩梦。 佣金和印花税的支出,足够给孩子报个编程班,但账户里的亏损却像无底洞般越捅越大。 7月8日早盘三分钟内跳涨3%,他欣喜若狂地敲进买单,却发现那不过是个诱人的“钓鱼单”。 筹码分布图上冰冷的真相,让他不寒而栗——超过六成散户持仓,让股价如同过山车般剧烈波动,而私募游资的洗盘,则像在自家后花园摘菜般轻松自如。 他开始明白,自己不过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。
这一切,都要追溯到2024年12月初。 彼时,券商板块被市场吹捧为“估值洼地”,8.92元的价格,让他觉得捡到了宝。 他将24万本金全押进去,买入27200股第一创业,感觉踏实无比。 十天后,股价冲上9.8元,营业部相熟的经理劝他落袋为安,但他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论坛热帖,自信满满地说:“看见没?券商集体涨停潮马上来!” 然而,刀子落得比想象中更快,跨年前夕的三根阴线,像三把利剑,狠狠地刺穿了他的幻想,每股价格瞬间蒸发1.4元。 随后,他持有的另一只股票易点天下也暴跌,从35元跌到26元,账户资金被彻底套牢。 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,红绿闪烁的K线,如同昼夜旋转的绞盘,将他紧紧勒住,喘不过气来。
2025年7月,凌晨三点的电脑屏幕依旧幽幽发亮,映照着老陈满是血丝的眼睛,桌上烟灰缸里堆积如山的烟头,无声地诉说着他一夜无眠的煎熬。 他怎么也想不通,2024年12月13日那天,他账户里的浮盈曾高达2.7万元,足够全家去三亚过一个温暖的冬天。 但当时股价冲到9.8元时,他却自负地认为:“券商板块还没启动呢,这点钱算啥?” 如今,八个月过去,账户里鲜红的“-104,000”像烙铁般灼伤了他的双眼,60000股第一创业死死地压在他的心头,52万本金缩水至44万,8万元无声无息地蒸发在了K线图中。 割肉的念头总在午夜时分疯长,却又在天亮时被“再扛扛”的侥幸心理压了下去。 这个42岁的老会计,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佳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